注册 | 登录 | 中医药人才库

警惕痔疮 “偷袭”!普外科医生的日常预防与护理建议

2025-05-14

  崔凤姣

  石家庄顺康医院综合外科

  排便时发现手纸上带血,久坐后肛门坠胀不适,甚至摸到肛门肿物…… 这些症状可能是痔疮在 “偷袭”。作为普外科常见疾,痔疮发率高达 50% 以上,素有 “十人九痔” 之说。但很多人对它存在认知误区,认为忍一忍就能自愈。实际上,掌握科学的预防与护理方法,才能有效避免痔疮找上门。

  痔疮:肛门处的“隐形炸弹”

  痔疮本质是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丛充血肿大形成的静脉团,根据位置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正常情况下,肛管静脉丛通过“阀门” 机制维持血液单向流动,但当腹压长期升高(如便秘、妊娠)、久坐久站、排便习惯不良时,静脉丛就会像吹气球般扩张,失去弹性。初期仅表现为排便后少量出血,后期可能出现痔核脱出、嵌顿,引发剧烈疼痛甚至坏死。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正成为痔疮的“温床”。上班族长时间久坐,导致肛门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外卖饮食普遍高油高脂,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易引发便秘;蹲厕时刷手机导致排便时间过长,使直肠静脉丛持续受压。这些不良习惯让痔疮发年龄逐渐年轻化,20 - 40 岁人群已成为高发群体。

  日常预防:构筑痔疮“防火墙”

  1、重塑健康生活方式

  科学饮食:每天保证摄入25 - 30 克膳食纤维,相当于 300 克绿叶蔬菜 + 1 个苹果 + 半碗燕麦。多吃红薯、芹菜、火龙果等润肠通便食物,同时减少辛辣刺激、油炸食品摄入。规律饮水,每天 1500 - 2000 毫升,保持肠道湿润。

  规律运动:每周进行15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推荐 “提肛运动”,即收缩肛门 3 - 5 秒后放松,每天 3 组,每组 30 次,能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

  纠正排便习惯:将排便时间控制在5 分钟以内,避免蹲厕时阅读或刷手机。晨起或餐后半小时是最佳排便时间,即使无便意也可尝试蹲厕,建立条件反射。

  2、优化生活细节

  选择高度适中的坐垫,避免长时间骑硬坐垫自行车;久坐人群每小时起身活动5 - 10 分钟;孕期女性可使用孕妇专用坐垫,减轻盆腔压力;肥胖者通过控制体重降低腹压,减少痔疮发生风险。

  护理指南:缓解痔疮不适

  1、家庭护理方法

  出现轻微症状时,可采用温水坐浴缓解不适。每天早晚各1 次,水温控制在 37 - 40℃,坐浴 15 - 20 分钟,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坐浴后涂抹含有利多卡因、氢化可的松的痔疮膏,起到止痛消肿作用。使用柔软的湿厕纸清洁肛门,避免用力擦拭造成二次损伤。

  2、特殊时期护理

  产后女性因盆底肌肉松弛、腹压变化易诱发痔疮,建议产后尽早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老年患者因肠道功能减退易便秘,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缓泻剂,避免用力排便;出差人群随身携带便携坐浴盆和痔疮护理用品,保持肛周清洁。

  3、就医时机判断

  若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就医:便血持续超过3 天、痔核脱出无法回纳、疼痛剧烈影响日常生活、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医生会根据情采取药物治疗、注射硬化剂、手术切除等不同方案。

  误区澄清:痔疮防治的“避坑指南”

  很多人认为痔疮无需治疗,这种观念十分危险。长期便血可能导致贫血,嵌顿性痔疮若不及时处理甚至需要急诊手术。民间“痔疮偏方” 如涂抹牙膏、使用土方坐浴等,不仅无效还可能刺激肛周皮肤。预防永远大于治疗,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80% 的痔疮是可以避免的。

  痔疮虽常见,但并非不可战胜。从今天开始,改变久坐不起的习惯,调整饮食结构,重视排便细节,就能大大降低患风险。如果已经出现症状,也不必讳疾忌医,及时干预能有效控制情。记住,呵护肛门健康,就是守护生活质量。

本文地址:http://www.jiuyinews.cn/kanzixun/jinrikandian/2025-05-14/833355.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