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烟火气中看到一个热气腾腾的中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很多人对在烟火气中看到一个热气腾腾的中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一块的内容都不是很熟悉,下面就医网小编苏雁就给大家来详细介绍一下在烟火气中看到一个热气腾腾的中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的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了解这一块的问题。
大小餐馆的门口排起了长龙,商场的霓虹灯点亮了夜色,上班的公交地铁又有了早高峰的烦恼,跨境招商队、旅游团开始了久违的忙碌......岁末来临之际,全国各地正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让经济社会的活力日渐
正文摘要:
大小餐馆的门口排起了长龙,商场的霓虹灯点亮了夜色,上班的公交地铁又有了早高峰的烦恼,跨境招商队、旅游团开始了久违的忙碌......岁末来临之际,全国各地正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让经济社会的活力日渐涌动,如同灶台上撩起的火苗,在逐渐升腾的烟火气中,呈现一个热气腾腾的中国。中国经济的后疫情时期,正在加速向我们走来。这一次,《央视财经评论》再出重磅三连评,推出《后疫情时期中国经济后发优势如何发挥?》《抗疫的“大账”看得清说得明》《三年“抗疫”的中国故事务实中的坚强与温暖》,以共计一个小时的节目体量,深挖掘,算细账,长远看,辩证讲,为全国观众提振经济信心。在烟火气中看到一个热气腾腾的中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来源:传媒内参)
大小餐馆的门口排起了长龙,商场的霓虹灯点亮了夜色,上班的公交地铁又有了早高峰的烦恼,跨境招商队、旅游团开始了久违的忙碌......岁末来临之际,全国各地正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让经济社会的活力日渐涌动,如同灶台上撩起的火苗,在逐渐升腾的烟火气中,呈现一个热气腾腾的中国。
中国经济的后疫情时期,正在加速向我们走来。中国经济往何处走?投资的发力点在哪里?国内有哪些经济优势已经开始显现?为何全球多地上演“能源危机”而中国却能保持电力等能源价格基本稳定?这些问题,需要逐一解读。
前不久,《新闻联播》和《央视财经评论》两大金牌栏目同步推出对民营企业的专题访谈和评论。其中,《央视财经评论》连续三天推出《民营经济发展 信心足 舞台大》《用好用足民营经济发展红利》《从“抢单热”到“招工潮” 民营经济抢抓新机遇》节目,为企业解惑、为百姓答疑。这一次,《央视财经评论》再出重磅三连评,推出《后疫情时期中国经济后发优势如何发挥?》《抗疫的“大账”看得清说得明》《三年“抗疫”的中国故事务实中的坚强与温暖》,以共计一个小时的节目体量,深挖掘,算细账,长远看,辩证讲,为全国观众提振经济信心。
当下的中国什么样?
点燃烟火气儿,找回忙碌劲儿
评论节目《后疫情时期中国经济后发优势如何发挥?》紧紧围绕一个关键词——烟火气。“这几天早上北京城区多条道路出现了久违的拥堵”“这两天咱们的顾客和销售都有了200%的增长”“周末下午虽然已经过了用餐高峰期,不少餐厅依然有顾客在排队等待叫号”......
节目镜头对准北京、甘肃、福州、内蒙古、云南各地的社会生活,中国大地东西南北呈现出同样的氛围:消费正回暖,烟火气渐浓。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中最有效的一架马车“消费”正是评论节目的切入点。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第一项重点任务就是扩大国内需求,按照今年三季度的数据,整个消费占GDP的贡献超过了50%,是重中之重。越来越多的生产车间开足马力,不少企业的运输能力、生产能力迅速恢复;科技企业瞄准数字化转型新机遇,“独角兽”们奋力跑出新的加速度;各地发放的消费券和“买买买”形成双向奔赴,获取消费券和总结分享优惠小技巧成了不少市民的“新任务”......机器转起来、工人忙起来、物流快起来、订单多起来、信心强起来,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折射出市场主体活力日益恢复,更展现出中国经济发展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
评论特别指出,烟火气的回归背后一定是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可能大家会有这样的印象,过去的整整三年疫情在全国各地此起彼伏,没个消停,但事实并非如此。数据显示,从2020年1月10日到近期的政策调整,公开报道的本土新增确诊病例数为0的天数超过了250天。在全球每秒钟有7个人感染的大背景下,我国本土新增病例数超过250天都是0。这样的抗疫成就举世罕见。评论指出,以人为本就是社会重回“烟火气”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国抗疫的最伟大之处,人在经济活动中是最活跃的存在,我们首先保住了人的生命安全,才为今天的经济复苏提速保存了活力的可能。
世界经济风高浪急?
中国经济是全球经济的“稳定器”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粮食和能源安全问题突出,世界经济可能面临滞胀局面。在此背景下,国际社会将更多目光投向东方,而中国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创新的活力、发展的大势,向世界经济输送宝贵的增长动能,也让世界收获更多共赢机遇。
评论节目《抗疫的“大账”看得清说得明》算了一笔国际经济的大账,从农业到数字经济,从制造业到交通运输,面对世界形势的乱云飞渡,中国经济巨轮有中流击水的底气和自信。仅拿出一笔小小的账目来看,国家移民管理局网站发布公告称2023年1月8日起恢复审批中国公民出国护照办理,消息发出仅15分钟,某旅游平台国际机票搜索量就暴涨了7倍,国际热门旅游地搜索量暴涨了10倍。入境隔离从“14+14”到“14+7”到“7+3”到“5+3”到如今的“0+0”,折射的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宽,与世界交流越来越紧密频繁。
当前全球通胀“高烧不退”,美国的通胀7%以上,欧元区和英国的通胀都在10%,而中国仅有2%。为何国际大通胀流行,我们却对稳稳的物价习以为常,感受不到国际通胀的险滩恶浪?评论指出,无论是中央反复提到的六稳六保,还是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的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中国的民生经济永远在为老百姓兜底。兜住的是什么?是最困难的群体。保住的是什么?是最基本的生活。稳中求进,承压向前,我们千方百计保住市场主体、激活经济的“蓄水池”,随着后疫情时代的来临,亿万市场主体必将大有作为,为全球市场复苏提供强大的需求支撑。
中国抗疫如何取得成功?
三年中有不能忘却的坚强与温暖
近三年来,全国上下团结一心,14亿人民守望相助,铸就了伟大抗疫精神。这三年的疫情防控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经历,也是共同的记忆。评论节目《三年“抗疫”的中国故事务实中的坚强与温暖》聚焦到个体本身,这三年,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小店……都过得不容易。
一个人吃饭,当吃第三碗饭吃饱时,能说前两碗饭没有用,只吃第三碗饭就能饱吗?回望这三年,面对一些疑问和迷茫,评论员再次提起这则哲理寓言。疫情的发展不是片段的、跳跃的,我们的防控一直是持续的、系统的。回望过去,我们用艰苦卓绝的三年,换回了三个“窗口期”:德尔塔病毒转为奥密克戎、毒性持续下降的窗口期;对症药物研发特别是中成药大量推出的窗口期;全民广泛接种疫苗的窗口期。
这,就是中国抗疫的三年。中国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抗疫道路。在面临每一轮新的变种毒株时,总伴随着“病毒毒性已经下降”“感染后不会有太大危险”的讨论,但我们始终选择把对老百姓可能产生的风险防控住,这需要何等的担当与勇气!我们承受不起西方“以人为代价”的代价,尤其是当一项选择将要影响亿万人时,做出选择需要千钧之力。我们千钧之力的底气,也是和西方不同的本质,说到底就是四个字:人民至上。
评论中穿插的暖心小片一定能唤起每个人的抗疫记忆:好心的居民把药品挂在家门口让奔波的快递小哥取用;群众们自发当志愿者帮忙运输物资;急诊室医生不顾休息身披星光接待病人......三年来,我们每个人的手机相册里都有一些和疫情相关的生活记忆,它们很朴素却很真实,它们是勇气,是爱,更是力量。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守护好弥足珍贵的“烟火气”,就像我们的生活,熬过寒冬依旧热气腾腾。凛冬总会过去,春天就快到来,我们一定会看到越来越多复苏的景象、春天的故事。元旦来临,升腾的烟火气于热闹忙碌中寄寓新的愿景:一切都会越来越好,明年会更好!
来源: CMG观察
在烟火气中看到一个热气腾腾的中国相关阅读:
海报图评:“春节”式国庆的背后 是他们共同守护万家灯火
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超6亿人次出游、零售和餐饮重点监测企业销售额约1.6万亿元……
欢庆佳节的喜悦里,铺展开的是国泰民安的烟火气,那热气腾腾的中国,回来了!
花好月圆、万家灯火的背后,有这样一群人在默默努力。
亿万游客之所以能够尽享假期,是因为有无数劳动者坚守在岗位,用专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支撑着各行各业有序运转。万家灯火、山河秀美、经济复苏,每个劳动者都在用汗水为民族复兴贡献着力量。
来源:大众报业·海报新闻
老人说疫情过后必有大灾 预言2023年是大灾之年 疫情过后必有大灾,这是真的吗
2023年春节疫情会结束吗 2023年春节会不会有疫情最新消息
古人说大疫不过3年怎么说 古人说大疫过后必有什么最新
2020年开学第一课在线观看_2020年开学第一课高清直播回放
国务院提出六保是什么?六保六稳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详解
为什么现在不用做核酸了疫情不管控了 为什么现在疫情政策放宽松了
疫情什么时候才能彻底结束 疫情什么时候才能彻底结束,恢复正常生活
##挺进防疫决赛圈的青年人
防疫中心电话24小时电话 疫情防控咨询电话12320 国家防疫中心电话24小时电话
新冠不易感染三种人是哪三种?怎么不被感染新冠?
全球唯一零感染的国家 全球有零感染的国家吗
本内容由就医网编辑整理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就医网提供信息发布。

本文地址:http://www.jiuyinews.cn/pinpai/2022-12-31/639268.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 恢复期血浆可救治新冠重症患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2022-12-31 18:22:36
- 元旦后机票价格上涨,究竟是怎么一回事?2022-12-31 18:22:36
- 兔墩墩已售罄2022-12-31 18:22:36
- 央视跨年晚会阵容2022-12-31 18:22:35
- 美专家:中国现危险变异株可能性极低,究竟是怎么一回事?2022-12-31 18:22:35
-
15个信号暗示你怀孕了
2022-07-04
-
五险一金多少钱?五险一金缴费标准是多少?
2022-07-01
-
2022年社保缴费基数六个档次是什么?每个月扣多少钱
2022-06-30 15:21:11
-
2022年五险一金缴费标准最低是多少?五险一金一个月大概交多少钱?
2022-08-11 09:40:26
-
2022养老金最新计算公式一览 养老金怎么计算退休领取金额
2022-09-07 07:10:10
-
境外人员回国隔离新规2022:具体需要隔离几天?回国隔离新规放松!
2022-07-01 15:01:46
-
7类人不用隔离14天 原来这些人不用集中隔离
2022-05-06 11: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