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介入企业如何逆袭?

  • 2022-05-09 15:08:54   
  • 白如月
  • 品牌

2021年,是神经介入领域的拐点。

上半年,神经介入还是投资人眼里的香饽饽,备受关注。但是到了下半年,神经介入便少有人问津。

如今,随着布局神经介入业务的上市企业陆续发布年报,曾经下注神经介入领域的投资人可以开怀大笑了:虽然行业内投融资事件锐减,但是各企业的神经介入业务却迅猛增长。

2021年,心玮医疗神经介入业务营收0.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17%;而归创通桥、沛嘉医疗、微创医疗、赛诺医疗的神经介入业务于2021年也分别同比增长460%、145%、79%、74%。

从开始商业化到营收大涨,神经介入是如何切入市场的?从“白热化竞争”到“集采”,各企业将如何应对?前路漫漫,各企业未来是如何布局的?针对这些问题,动脉网对布局神经介入领域的上市企业年报进行了深度分析。

神经介入如何逆袭?

2021年,不仅是神经介入企业冲刺IPO的一年,还是神经介入领域从资本市场神坛跌落的一年,同样也是神经介入企业奋发努力、发展业务的一年。

2021年,各企业在充沛研发资金的支持下,产品研发及注册均取得顺利进展。例如,心玮医疗2021年研发投入约为7630万元,同比增长49%,其截至2021年末拥有11款神经介入器械获NMPA批准。归创通桥2021年研发投入约为1.68亿元,较2020年增长133.3%,其截至2021年末拥有9款神经介入器械获批三类注册证。

在众多产品获批上市后,各企业已从产品研发阶段过渡到商业化阶段。那么,他们是如何切入市场的?

纵览各企业年报,我们发现:首先,神经介入企业在市场上均提供全套产品解决方案。例如,归创通桥在缺血性脑卒中领域推出蛟龙颅内取栓支架、球囊导引导管、颅内血栓抽吸导管完整三件套解决方案,并倡导BADDASS技术,配合三件套解决方案的推广。心玮医疗推出的取栓支架、远端通路导管、微导管、封堵球囊导管共同构成了支架取栓术的产品套装。

分享:

本文地址:http://www.jiuyinews.cn/pinpai/2022-05-09/589517.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