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中医药人才库

安徽多家医院已开设减重门诊

2025-03-13

  转自:新安晚报

  “有些同志腰围太大了,体重也超重。”日前,在全国两会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花了7分钟谈体重管理。他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慢性防治。

  记者了解到,我省已有多家医院开设减重门诊,就诊量连年增加,就诊患者以年轻人为主,也不乏儿童。哪些指标出现异常时需要到医院就诊?到底怎么吃才健康?记者就此采访了内分泌、营养等多学科专家。

  减重门诊量增加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指出,有研究预测,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70.5%,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8%。

  伴随肥胖人群的增加,到医院就诊的肥胖症患者也越来越多。记者了解到,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安医大二附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都开设了减重门诊,就诊量连年增加。

  “我们的患者以年轻人为主,也不乏儿童。”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叶军表示,她曾接诊过一个六岁的肥胖患儿,这个孩子胃口并不是特别好,但尿酸、甘油三酯、血糖等指标都偏高。

  原来,这个孩子从断奶后就将含乳饮料当做牛奶饮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没有足够的钙质和营养素的摄入,长此以往造成了代谢指标的异常。经过干预治疗后,这个孩子生长发育已恢复正常。

  多关注代谢指标

  “肥胖带来的脂肪过量或异常分布,会引起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脂肪肝、骨关节疾等一系列并发症。”叶军提醒,超重肥胖是一种代谢性疾

  什么情况下需要到医院就诊?叶军介绍,体检报告上的部分生化数据就能够体现代谢的情况,如果出现异常“信号”应及时就诊。

  “比如肾功能里的血尿酸、血葡萄糖,其中脂代谢异常指标有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以及脂蛋白(a)等,这些指标是大家需要长期关注的。”叶军提醒,这些指标的异常会带来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到后期可能会造成一些心脑血管的问题。

  超两成受检者超重

  根据中国科大附一院2024年度健康管理中心体检数据,约22%的受检者存在超重问题,其中不少人有糖尿、高血压等慢性风险。因此,减重门诊往往需要多学科协同。

  中国科大附一院整合资源,组建了由健康管理中心、泛血管疾管理中心、老年医学科、内分泌科、临床营养科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诊疗团队,为超重、肥胖人群尤其是伴有代谢性疾和心脑血管疾的慢性患者,提供综合性体重管理服务。

  “因为肥胖是一种涉及到全身多系统的疾,关系到整个全生命周期的全程管理,经常需要进行多学科的联合诊疗。”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孙媛媛介绍。

  其中,营养科会从患者饮食的角度给出合理、科学的饮食指导;内分泌科则是从代谢的角度排除一些继发性肥胖的原因,同时会处理肥胖引起的内分泌相关疾,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

  吃鸡鸭鹅尽量去皮

  “在主食里面,可以添加部分全谷物、杂豆、薯类等,有助于维持健康的体重,还可以让营养素摄入更均衡、更全面。”孙媛媛表示,在肉类的选择上宜以鱼虾类为主,“如果吃鸡鸭鹅的话,我们尽量去皮,猪牛羊可以多吃它们的瘦肉部分。”

  此外,每天食用油应控制在25克以内,盐要小于5克,所以尽量不要选择红烧、爆炒这种特别消耗食用油的烹饪方式,可以选择蒸、煮、炖。

  孙媛媛提醒,减重不宜急于求成,要采用科学的、合理的、健康的、持久的减重模式。“建议每个月可以减轻2~4公斤,或者在6个月减少体重的5%~10%,这是比较理想的一个状态。”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于源绮见习记者尚雅婷

本文地址:http://www.jiuyinews.cn/kanzixun/jinrikandian/2025-03-13/833170.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