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发热的中医辨证施治
2025-03-09
- 【疾病名称】:
- 经期发热
- 【别名】:
- 经行发热
- 【疾病科别】:
- 妇产科
- 【病理辨证】:
- “经行发热”为每逢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以发热为主证,经净后发热自然退净或稍退者。以育龄期妇女多见。主要发病机理是气血营卫失调,导致月经的生理改变而发。多因经期感受外邪、阴虚生热、血虚挟滞或血热外泛等所致。其分型有气虚、阴虚、血热和淤热。常伴发于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
(1)气虚型证候:经行低热持续,动则汗出,懒言少语,面色?s白,经行量多,色淡质清稀。苔薄,舌淡,脉细缓而数。
证候分析: 禀赋气弱,经行时气随血耗,营卫失调而致发热。
辨证施治:补中益气除热。
(2)阴虚型证候:经期午后潮热,两颧红赤,五心烦热,烦躁少眠。舌红干,脉细数。
证候分析:素体阴虚,经行时经血下行,营阴更虚,以致阴虚生内热,经期发热。
辨证施治:滋阴养血清热。
(3)血热型证候:经前或经行发热,口干喜饮,溲赤便秘,心烦易怒,经量增多,色鲜红。苔薄黄,舌质红,脉弦数。
证候分析:阳盛体质,又嗜食辛热谷物,或肝郁化火,经行时冲脉之气旺盛,气火相迫,经行发热。
辨证施治:清热凉血调经。
(4)瘀热型证候:经前或经行发热,经量多而有血块,或量少而不畅,经色紫暗,下腹胀痛拒按。苔薄,舌紫或有瘀点,脉涩而数。
证候分析:原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或慢性盆腔炎病史,宿瘀滞留胞中,积瘀化热,经行之际,血海充盈,瘀热郁结,气血营卫失调而致经行发热。
辨证施治:活血化瘀除热。
本文地址:http://www.jiuyinews.cn/jiankangyangsheng/zhongyiyangsheng/2025-03-09/832103.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