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中医药人才库

消渴病湿热中阻用——了解中医眼中的病理机制与治疗方法

2024-01-24 中医养生网

消渴湿热中阻用——了解中医眼中的理机制与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疾由内外因素相互作用而成。其中,气虚、痰湿、阴虚、阳虚等因素常常成为导致疾发生的内因。

在这些内因之中,湿热中阻是一种常见又常被忽视的疾机制。中医认为,湿热中阻是指生活、环境等因素导致体内湿热不通而引发的一系列理状况。

特别是在夏季多雨潮湿的环境下,不少人易出现湿热中阻症状,比如体重不易下降、皮肤发红等。

中医中,湿热中阻往往跟消渴有关。消渴是一种以口渴、多尿为基本表现,程长,易引起全身多系统损害的疾中医认为,消渴常常是由于长期湿热中阻导致。

因此,在中医治疗消渴湿热中阻方面,通过疏理气血、排毒化湿、整肝、调胃等方面来改善中医眼中的“湿热中阻”理机制。

疏理气血是指通过调整身体内环境,以便气血通畅,从而促进新陈代谢,达到消渴治疗的目的。这方面的具体治疗方式包括了针灸、艾灸、拔罐、刮痧等方法。

排毒化湿是指通过中药治疗方法,调整体内环境,以排出体内湿热,从而达到消渴治疗的目的。在常用的中草药中,薏苡仁、茯苓、泽泻、菊花等有明显去湿热功效的中草药常常获得医生的推荐。而让患者每日草药饮品泡浸程时间长,则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整肝调胃的治疗方法则是通过按揉脏腑、推拿头颈、食疗、针灸等方式,来调节人体内部环境,从而达到消渴治疗的目的。针对食疗,在饮食中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多食黄瓜、苦瓜、芹菜、西瓜、草莓等利湿食物,则有利湿热中阻改善的效果。

虽然湿热中阻只是中医可引起消渴的一种理机制,不同的患者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但总的来说,通过疏理气血、排毒化湿、整肝、调胃等方面,患者才能对症治疗,从而达到消渴的有效治疗。然而,良好的饮食卫生以及检查合规的医疗机构也是治疗消渴湿热中阻的关键之一。因此,防于未然是更加重要的健康保障方式。

本文地址:http://www.jiuyinews.cn/jiankangyangsheng/yangshengzhishi/2024-01-24/714632.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