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拖延症”患者,抑郁、疼痛、失眠风险都在增加
- 2023-01-30 09:59:58 腾讯健康
- 健康
每一个拖延症患者,都曾暗暗发誓:以后绝不会再拖到最后。现实却总是“算了,明天再做也来得及”……
近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版上的一项新研究提醒,拖延会全方位影响身心健康,包括躯体疼痛、睡眠不佳、焦虑抑郁等,且这种影响会持续9个月之久。
受访专家
中国社会工作者联合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理事 郝滨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郭瑞
瑞典新研究证实拖延可致病
在这一研究中,瑞典索菲亚赫美大学学院、乌普萨拉大学和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等多家机构分析了3525名大学生的数据,他们平均年龄24.8岁。
研究开始时,研究人员对学生的抑郁和焦虑症状、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身体疼痛进行了评估;3个月后,使用拖延量表测量了学生们的拖延水平。
9个月后随访,并评估学生们拖延水平与16项健康结果之间的纵向关联,包括心理健康(抑郁、焦虑症状),躯体疼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睡眠差、缺乏运动、抽烟、不吃早餐),社会心理健康(孤独、经济困难)和一般健康。
结果显示,拖延行为与之后9个月抑郁、焦虑、致残性疼痛等不良健康结果有关。拖延程度更严重的学生,更有可能出现抑郁焦虑、肩膀或手臂疼痛、睡眠质量差、内心孤独。
具体来看,拖延每增加1个标准差,与上肢致残性疼痛风险增加27%、睡眠质量差风险增加9%、身体活动不足风险增加7%、孤独感风险增加7%、经济困难风险增加15%有关。
瑞典索菲亚赫美大学首席研究员弗雷德·约翰逊表示,即使研究人员在开始时考虑了学生的症状,这种联系仍然存在,这表明拖延与健康结果的潜在负面关联可能随时间的推移而累积。
爱拖延的人多有3个特点
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慢性拖延症」是指拖延的行为持续或习惯性的出现,并且几乎会拖延生活中每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郭瑞表示,对拖延症的研究发现,容易拖的人有一些个性特点:
自卑心理
总觉得自己做不到,畏难情绪强烈,左顾右盼,焦虑无助,就会故意拖延。
完美主义倾向
完美主义者不是因为恐惧才不开始,而是太不想面对不完美的状况了。对自己要求过高、害怕丢人,心理负担大,就难以开始动手。
情绪易波动
还有些人责任意识较弱,容易得过且过,情绪易波动,花很多时间思来想去、忧心忡忡,浪费了精力。
中国社会工作者联合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理事郝滨认为,拖延者的拖延习惯或行为所造成的消极后果,会使人产生沮丧、过度压抑、过度烦躁、自责和负罪等负面情绪反应。
这些情绪持续积压会影响睡眠质量和健康状态,形成恶性循环。
从长远来看,慢性拖延症还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重大影响。比如,长期拖延与抑郁焦虑风险增加及高血压和心脏病等身体状况有关。
一个公式“治愈”拖延症
加拿大心理学家皮尔斯·斯蒂尔认为,人们迟迟不肯行动、能拖则拖的主要原因有4个:
对完成一件事情的信心不足;
没有强烈的愉快感;
注意力不集中;
目标太大、太远。
据此,他提出一个公式:行动力=信心×愉悦/分心×目标。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各个击破”来提高自己的行动力。
建立信心
当我们没有自信把一件事情做完、做好的时候,我们多半是不愿踏出第一步的。提升信心,除了要客观评价自己,不妄自菲薄,归根结底要扎扎实实提高实力。
获得愉悦
愉悦感来自完成任务过程中或完成后获得的回报,这种回报可分为物质的和精神的。如果某项工作的背后有巨大的利益和报酬,你是更有动力去做的。
在自己无法控制外在酬劳的情况下,就要学会在任务中“自娱自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发掘事情本身的好处、趣味,把忍受变成享受。
减少分心
保持注意力需要消耗精力,所以要通过规律作息让大脑维持在良好状态。
另外,都说“眼不见心不烦”,经常整理、打扫办公环境,保持桌面整洁有利于快速进入工作状态。
还有,人在“一鼓作气”的时候能最大限度地保持注意力,要好好利用这段时间攻克任务最难、最重要的部分。
细分目标
太大、太遥远的目标,对此时此刻行动的指导意义是很弱的。我们定好大方向后,尽量把目标分得细致一些,精确到每月、每周、每天。
比如学习一门外语,“今天完成50个单词的背诵”就比“一年后要和外国人流利地对话”有用。
长期拖延会增加焦虑感,并陷入“拖延-坏情绪-更加拖延-更坏情绪”的怪圈。新的一年,愿你能戒掉拖延,成为一个掌控节奏、优秀自律的人。▲
本期编辑:郑荣华

本文地址:http://www.jiuyinews.cn/jiankang/2023-01-30/645239.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 上一篇:春节刚结束,孩子就发蔫,可能患上“幼儿节后综合症”
- 下一篇:返回列表
- 一个“拖延症”患者,抑郁、疼痛、失眠风险都在增加2023-01-30 09:59:58
- 春节刚结束,孩子就发蔫,可能患上“幼儿节后综合症”2023-01-30 09:59:57
- 24小时前沿快讯:九转大肠是什么意思什么梗2023-01-30 09:18:43
- 女子惊叹邻居为生儿子连生7女 具体详细内容是什么2023-01-30 09:18:43
- 汪精卫跪像失踪4部门不知情 具体详细内容是什么2023-01-30 09:18:43
-
2022养老金最新计算公式一览 养老金怎么计算退休领取金额
2022-09-07
-
15个信号暗示你怀孕了
2022-07-04
-
五险一金多少钱?五险一金缴费标准是多少?
2022-07-01 16:03:05
-
2022年社保缴费基数六个档次是什么?每个月扣多少钱
2022-06-30 15:21:11
-
2022年五险一金缴费标准最低是多少?五险一金一个月大概交多少钱?
2022-08-11 09:40:26
-
社保个人缴纳多少钱一个月2022?2022年社保个人缴纳比例是多少?
2022-06-23 09:37:45
-
2022年延迟退休新消息 我国延迟退休年龄对照表
2022-06-23 14: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