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中医药人才库

Nature子刊:重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慢性毒性

2022-05-16 健康一线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改变了肿瘤的治疗格局。资料显示,在经济发达国家,近一半的转移性肿瘤患者可接受ICIs治疗。除了晚期或转移性肿瘤,ICIs在(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加,部分患者可获得持久应答,生存期显著改善。

针对黑色素瘤和NSCLC的临床研究,以下两个表格分别总结了接受ICIs作为转移性阶段的治疗,以及作为辅助或巩固治疗的长期生存结果。例如在Keynote-024研究中,帕博利珠单抗组的5年OS率为31.9%;PACIFIC研究中,度伐利尤单抗组的5年OS率为42.9%。

表1:接受ICIs作为转移性阶段治疗的长期(>3年)生存获益

Nature子刊:重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慢性毒性

表2:接受ICIs作为辅助或巩固治疗的长期生存获益

Nature子刊:重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慢性毒性

因此,认识ICIs对生理的长期影响,即慢性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变得越来越重要。2022年4月,《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杂志发表综述,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总结,魔方对重点内容进行了整理。

发生irAEs的机制

大多数与irAE相关的免疫激活,可能与抗肿瘤免疫反应所需的活性有关。例如,白斑(对黑色素细胞的自身免疫反应)的出现是ICIs在黑色素瘤患者中显示出抗肿瘤活性的指标,提示irAE与抗肿瘤免疫反应之间可能存在机制上的相关性。还提示存在长期治疗应答者,他们出现慢性毒性的风险可能高于那些未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者。

此外,也有证据表明irAE存在与抗肿瘤免疫反应无关的机制,包括微生物组、毒或组织特异性因素的机制。irAE的差异化表现,可能反映了每一种不良事件存在了不同的和/或高度多样化的机制,而不是“一刀切”原因。“急性”和“慢性”irAE 各自具有怎样的发生机制,仍知之甚少。

Nature子刊:重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慢性毒性

图1:发生irAE的机制示意图,描绘了T细胞与肿瘤或非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以及免疫检查点阻断的分子机制。与irAE相关的肿瘤特异性(左)机制包括:新抗原/宿主抗原的同源性,组织特异性交叉反应,宿主遗传学等。相关的非肿瘤特异性(右)机制包括:毒,组织特异性因素,微生物,细胞因子,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等。

慢性irAEs

由于临床症状明显且需要紧急治疗,急性irAEs受到广泛关注。然而,有回顾性数据显示,慢性irAEs(定义为:停用PD-1/PD-L1抑制剂后,持续存在>12周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先前认识的更为普遍,有43.2%的患者存在慢性irAEs。需要说明的是,目前“慢性irAEs”的定义缺乏共识,后续需要多学科意见来建立具有普遍共识的定义。

由于以下几个原因,使得人们对慢性irAEs的认识存在不足。首先,大多数急性irAEs可通过类固醇治疗后缓解,通常会完全消退。其次,临床试验中的不良事件报告,更关注较为常见的irAEs(发生率≥10%),较低发生率的不良反应常被低估。第三,大部分药物的初始临床试验都招募了转移性肿瘤患者,这些患者的预期生存时间通常有限,影响了长期随访。这部分患者还可能接受其他全身治疗、手术和/或放射治疗,从而使不良反应的归因更加困难。最后,肿瘤患者中存在多种合并症的情况很常见,可能会进一步影响慢性irAEs的识别。

现有研究显示,内分泌疾(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新发1型糖尿)和风湿性疾(例如:关节炎)是最常见慢性irAEs。其他还包括:神经系统疾、皮炎、肺炎等。为何慢性irAEs无法通过治疗消除?我们假设了两种不同的机制:耗竭(burnout),“阴燃”炎症(smouldering inflammation)。

“耗竭”是指相关细胞的不可逆损伤,无法生理性恢复,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垂体炎、1型糖尿等,即使早期使用高剂量类固醇也无法恢复,通常需要使用外源性激素替代疗法。周围神经变、口干症也可能属于这一类。相比之下,“阴燃”炎症可能更类似于经典的自身免疫性疾,ICIs可引发持续的亚急性或慢性炎症。ICI相关的炎症性关节炎是一个典型例子,多关节受累与许多患者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非常相似,所有受影响的患者中约有一半会演变为慢性。由急性irAEs演变为慢性irAEs的风险估计,在不同的不良反应中差别较大。

Nature子刊:重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慢性毒性

图2:ICIs引起慢性irAEs的机制。a:以脱靶(off-target)T细胞活化为特征的“阴燃”炎症,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可能会有起伏,以关节炎为例。b,c:以相关细胞的不可逆性损伤为特征的“耗竭”,以ICIs介导的内分泌疾为典型。例如:破坏胰腺(b)或甲状腺(c)的激素分泌细胞。这种毒性通常需要永久性激素替代治疗。

Nature子刊:重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慢性毒性

图3:慢性irAEs可能的发生率。图中表示的百分比是指从急性irAEs转变为慢性irAEs(定义为:停用PD-1/PD-L1抑制剂后,持续存在>12周的不良反应)的百分比。

致命性irAEs

致命性irAEs的发生率很低,PD-1/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的发生率~0.4%,与CTLA-4抑制剂联合应用的发生率~1.2%。各种器官特异性irAE均可能导致死亡。

心肌炎是死亡率最高的irAE(25~50%的患者),重症例中可出现难治性心律失常。肌炎也可伴随心肌炎,导致膈肌麻痹、呼吸衰竭、无法脱离机械通气。有10~15%的肺炎irAE是致命的,会造成呼吸衰竭。肝炎(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和结肠炎(结肠穿孔或少见的重度腹泻)也可导致死亡,但发生率不高。神经irAEs虽然不常见,但10~15%的患者可能是致命的,包括:格林-巴利综合征、脑炎、重症肌无力等。值得注意的是,致命性irAEs通常出现在治疗的早期,中位时间为15天(联合治疗)和40天(PD-1/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出现致命性irAEs的患者年龄较大,这部分患者的器官功能储备下降可能与死亡风险增加有关。长时间的免疫抑制可能导致长期、难治性的不良事件,是造成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机会性感染的存在也可能使临床过程复杂化。

除了经典的自身免疫性疾以外,免疫功能障碍在许多慢性疾中发挥了作用。因此,长时间的ICIs治疗,理论上可能会在很长的时间内影响多种不同的理生物学过程,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肥胖、神经系统炎症等。例如,有早期临床数据显示,ICIs治疗后2年内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3倍。但是,由于存在多个混杂变量,在流行学上明确这种关联性可能很困难,期待有更多研究数据的完善。

Nature子刊:重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慢性毒性

图4:ICIs治疗过程中关键性问题的时间点。患者特异性/毒性相关因素的时间范围(顶部),包括急性irAEs、慢性irAEs以及潜在的(理论)对其他免疫过程的毒性作用。肿瘤特异性因素,包括复发风险以及需要再挑战的可能性,这两者似乎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

由于持久应答的潜力、在多个肿瘤类型中均具有治疗活性、通常可控的不良反应,使ICIs成为具有吸引力并广泛使用的治疗选择。随着实际临床应用的增加,人们不仅关注ICIs的抗肿瘤反应以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慢性irAEs、以及阻断免疫检查点分子对人体免疫功能的长期影响仍不清楚,未来需要研究的还有很多。

参考文献

Nat Rev Clin Oncol. 2022; 19(4): 254-267.

注:文中所用配图均来自该文献。

本文地址:http://www.jiuyinews.cn/jiankang/2022-05-16/591501.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