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养生“三宜”与“三忌”,中医教你健康度过“多事之秋”
- 2021-09-23 08:51:04 网易
- 知识
一场秋雨一场寒
十场秋雨穿上棉
日子不知不觉走到了“秋分”
农历24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
秋分过后
太阳直射点开始由赤道进入南半球
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
秋分平分了秋季
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
才开始入秋
秋分后气温开始明显下降,总体的降雨量开始减少,水分蒸发变快。人体的阳气也由夏季的向外宣发转变为向内收敛,呈现阳气减弱、阴气增强的趋势。
中医养生强调“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分时节的养生尤其注重一个“平”字,平衡身体阴阳变化,平补平调。此外,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也是保证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
秋分·三宜
暖足
秋分时节昼夜温差加大,寒凉渐重。俗话说“寒从脚下起”,首先要做到足部保暖。除了穿上袜子,换棉拖鞋以外,平时可以做做“垫脚尖”的运动:站立踮起脚尖再放下,重复做至额头微微冒汗。
添衣
秋分过后,不再宜“秋冻”。昼热夜凉温差较大,不要穿短裤、背心之类太清凉的衣服,最好随身携带薄外套或围巾披肩,防止受风。特别是身体素质较差的人、老人和孩子,应根据气温变化,及时添衣。
早睡
秋分天高气爽之,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
秋分·三防
防“秋燥”
秋季燥气伤人,而秋季对应的脏腑是“肺”,当“秋燥”犯肺时,容易出现“津干液燥”的现象,比如口鼻咽喉发干、皮肤干裂、大便干燥等。
日常饮食上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梨、柿、葡萄、石榴、甘蔗、萝卜、番茄等新鲜果蔬,以养阴润燥,避免燥邪伤害。
防“秋乏”
一到初秋,不少人会出现“秋乏”,典型症状就是浑身疲软,精神欠佳,睡意连绵,呵欠不断,食欲增强却又不易消化。对付“秋乏”应从起居上进行调节,早睡早起,不要熬夜,切忌过劳。
防“秋郁”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万物枯败,一片昏黄,易使情绪受到消极影响。而忧思多虑,必伤肝脾,致使百病纵生。应注意调养脾胃,多晒太阳,多补充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有助于改善情绪。
“暑退秋澄转爽凉,日光夜色两均长”。您可以暂且放下手头上的事,去看茂盛叶林、层林尽染,去看硕果累累、果蔬飘香,尽情享受这浪漫秋天。
本文地址:http://www.jiuyinews.cn/hangye/zhishi/2021-09-23/530316.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 广州军美吴国勇:下颌线清晰与否,简直就是少女和大妈的分界线!2025-03-15 12:17:24
- 疑病症是怎么形成的2025-03-14 14:40:49
- 生理性卵巢囊肿一般持续多久2025-03-14 14:40:33
- 马鲛鱼跟鲅鱼是一种鱼吗2025-03-14 14:39:09
- 口蘑要烤多久日式烤肉2025-03-14 14:38:50
-
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缴费怎么交?2022年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缴费多少钱?
2022-06-13
-
2022年五险一金缴费标准最低是多少?五险一金一个月大概交多少钱?
2022-08-11
-
15个信号暗示你怀孕了
2022-07-04 12:49:27
-
五险一金多少钱?五险一金缴费标准是多少?
2022-07-01 16:03:05
-
2022年社保缴费基数六个档次是什么?每个月扣多少钱
2022-06-30 15:21:11
-
社保个人缴纳多少钱一个月2022?2022年社保个人缴纳比例是多少?
2022-06-23 09:37:45
-
18种常见的皮肤病图片分享 皮肤病对照图症状及名称
2022-07-06 22:5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