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服药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注意三原则老人服药需遵守

老人服药有讲究,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项机能减退,各种疾也开始找上门了。如果老人用药时不注意,更容易出现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做到以下“三少”有利于用药安全。

剂量少。老人的消化功能随年龄的增长逐年下降,会影响药物的吸收;肝药酶的生成及活性逐渐降低,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使老人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强,易发生不良反应;老人肾脏的排泄功能降低,使药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延长,血浆药物浓度升高,容易出现药物蓄积中毒;老人体内的水分和肌肉组织逐渐减少,而脂肪所占的比例相对增加,亲脂性药物(巴比妥、地西泮等)容易在脂肪组织中蓄积;此外,老人的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容易使游离药物浓度增加,出现中毒反应。因此,老人应遵医嘱调整药量,不宜自行增大剂量,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种类少。老人用药宜少而精,尽量不要多药合用。许多老人同时患有多种疾,每日服好几种药者很常见。药物的种类越多,发生相互作用的机会越大,容易出现不良反应。老人记忆力下降,可能漏服或多服药物,若用药品种过多,更可能出现差错。

少进补。很多人认为老人身体虚弱,应该多吃补药。实际上,很多老人不需要额外用补药,如果乱用补益类中药或保健品,引起的症状表现容易与原发混淆,影响对疾的判断。例如,人参虽可益气健脾,但如果老人长期大量用,可能引起食欲减退,误以为是胃。在慢性疾的治疗过程中,如果想进补,一定要先咨询医生,并到正规药店购买药品或保健品。

此外,老人由于生理功能出现退行性改变,治疗目标不宜定得过高,不能等同于中青年人。有时过度治疗可能比疾本身的危险性更大。老人高血压多受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这时服药控制,一般使血压降至135/85毫米汞柱左右即可,如果更低,可能影响脑血管及冠状动脉的灌注,甚至诱发缺血性脑卒中。患急性的老人,情好转后应及时遵医嘱停药,不要长期用药。

分享:

本文地址:http://www.jiuyinews.cn/hangye/yaopin/2025-01-12/816392.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