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为什么会得痔疮 详述痔疮与女性的前世今生
在民间流传有“十人九痔”的说法,足以说明痔疮的发病率之高。尤其是女性,深受痔疮之苦的人很多。为什么女性易患痔疮,专家指出,很多女性患痔疮是和女性生理的特殊性有密切关系。
女性易患痔疮的因素
月经期
月经期往往因失血而致大便硬结,如厕久蹲会影响肛门的血液循环,使肛门负担加重,常出现排便困难和间隔时间延长,每2-3天排便一次,使直肠及肛门充血、水肿,这样不仅容易发生痔疮,并且可使原有的痔病进一步加重。
妊娠期
妊娠期孕激素水平升高,导致体内水、钠潴留,血管扩张。孕激素和松弛肽等激素作用使盆底与肛管支持组织松弛,加重肛垫下移。这是诱发因素。另一方面,妊娠期活动量小,胃肠蠕动慢,引起大便干燥,排出困难增加腹压,干硬粪便易擦伤痔区粘膜引起出血。另外,妊娠期增大子宫压迫,腹压增大,盆底下降,神经牵拉导致括约肌功能异常,阻碍痔静脉丛的回流,肛垫血液动力调控障碍是导致痔疮发生的重要因素。
产褥期
产褥期的发病机会也较高。产妇分娩后,由于腹腔空虚,便意感变得迟钝,加上腹壁松弛,活动减少,排便无力,加重了排便困难,常常数日无排便的感觉。粪便在肠道中滞留的时间过长,水分被吸收,变得高度硬结,甚至硬如羊屎,如果用力排便,就会损伤肛门直肠,引起痔疮。
更年期
妇女到了更年期,与肛门功能有关的组织,如括约肌、肛提肌、耻骨直肠肌等同样变得无力,肛门功能下降。与此同时,妇女更年期往往出现内分泌与神经功能失调,使人烦躁,有排便意又觉得排不净,频繁去厕所,增加了肛门负担,也是诱发肛门疾病的因素。
此外,职业女性从事久坐久站性质的工作,工作压力大,精神常处于紧张状态,心理焦虑增加,容易忽视便意,忍便不排,久而久之导致习惯性便秘,成为诱导痔疮发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痔疮可分为哪些类型
专家介绍,痔疮可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三种类型。
内痔常见的症状有便血,排便时或排便后出血,常是间歇性、无痛性、周期性出现。血色鲜红,血染便纸或滴血、或射血,经常多量出血,可引起严重贫血。痔块脱出后可自行复位,有时必须用手托回。内痔一般不觉疼痛。有时感觉肛门坠胀,排便有不适感,但当内痔血栓形成,或脱出嵌顿,则可引起剧烈疼痛。另外,肛门皮肤潮湿瘙痒。因惧怕内痔出血、脱出,不敢正常排便还易导致习惯性便秘。
外痔常见的症状有肛门不洁,肛门边缘有赘皮,便后肛门不易擦净。外痔易发炎或血肿。肿胀时疼痛剧烈,尤以排便、活动端坐时,疼痛更为明显。肛门瘀血隆起,下蹲时隆起,平卧时消散。
混合痔则表现为内痔、外痔症状兼而有之。
女性如何预防痔疮
女性要注意饮食和生活规律,可预防痔疮发生。
首先要调整膳食结构,做到合理饮食,多进食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多喝水,不吃过多辛辣及刺激性食物。
其次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例如不在如厕时看书看报。久坐或久站的女性应适当增加活动次数。
再次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经常做提肛运动。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以每日排便一次为宜,并且尽可能缩短排便时间。排便时做深呼吸运动,不要用力过大,每次排便时间以5-10分钟为宜。不要久忍大便,避免形成习惯性便秘,减少干硬的粪块对肛管直肠所造成的冲击压迫和撕裂。处于经期、更年期要保持心情愉快,妊娠期、产褥期的女性,每天应做适当的活动,经常将双下肢抬高平卧,这样有利于双下肢和盆腔血液回流,避免痔静脉曲张。
便秘时要多食纤维素成分多的蔬菜和水果,如芹菜、韭菜、白菜、菠菜、香蕉、苹果等。慎用强刺激性泻剂。禁止使用灌肠剂。
保持肛门周围清洁,便后清洗肛门局部,以减少肛门发炎和感染的机会。
本文地址:http://www.jiuyinews.cn/hangye/yaopin/2025-01-11/814420.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 肾结石原因有哪些2025-01-19 20:42:52
- 连翘败毒丸多少钱一盒2025-01-19 20:42:38
- 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使用方法2025-01-19 20:42:23
- 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有副作用吗2025-01-19 20:42:08
- 医美法令纹去除最好的方法2025-01-19 20:41:52
-
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缴费怎么交?2022年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缴费多少钱?
2022-06-13
-
2022年五险一金缴费标准最低是多少?五险一金一个月大概交多少钱?
2022-08-11
-
15个信号暗示你怀孕了
2022-07-04 12:49:27
-
五险一金多少钱?五险一金缴费标准是多少?
2022-07-01 16:03:05
-
2022年社保缴费基数六个档次是什么?每个月扣多少钱
2022-06-30 15:21:11
-
社保个人缴纳多少钱一个月2022?2022年社保个人缴纳比例是多少?
2022-06-23 09:37:45
-
18种常见的皮肤病图片分享 皮肤病对照图症状及名称
2022-07-06 22:5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