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养胃误区
6个养胃误区,你犯了吗?
一、经常喝粥对胃好
民间有“喝粥养胃”的说法,很多胃不好的人会选择喝粥甚至是长期喝粥来养胃,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虽然粥具有软、淡、黏等特点,易于消化吸收,但是喝粥省掉了咀嚼的过程,减少了口腔唾液腺的分泌,而唾液中的淀粉酶是有助于消化的;再者,粥水分多,会稀释胃液,不利于其他食物的消化吸收。
正确做法:胃病患者不宜天天喝粥,应选择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并细嚼慢咽。健康的人更不要长期以粥为主食。
二、喝牛奶能治胃病
胃部酸胀不适时喝一杯热牛奶往往可立即缓解症状,这是因为牛奶可稀释胃酸,暂时在胃黏膜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从而使人感到舒适。这并不是说喝牛奶可以治胃病。最新研究表明,牛奶促进胃酸分泌的作用比它中和胃酸的作用更强,胃不好的人过量喝牛奶反而可能会加重病情。
正确做法:胃病患者不宜长期喝牛奶,饮牛奶后出现腹泻的人也不宜喝牛奶。
三、吃苏打饼干养胃
有些人喜欢吃苏打饼干,认为这样可以养胃,但事实并非如此。从成分上来看,苏打饼干中含有碱性的碳酸氢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中和胃内过多的胃酸,缓解烧心、泛酸等症状,但其作用和普通的馒头、面包差不多,只是更加方便携带而已。此外,市面上的苏打饼干脂肪含量很高,过多摄入不仅会增加胃的负担,还会导致热量超标。
正确做法:苏打饼干还是少吃为好,并且购买苏打饼干时要看看食品成分表,选择钠和脂肪含量较少的。
四、养胃就不能吃辣
辣椒有很强的刺激性,过量食用会刺激胃黏膜,引发或加重胃病。很多人为了养胃不敢吃辣椒,其实,健康的胃有胃黏膜屏障,能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健康的人适当吃些辣椒,不仅不会刺激胃,反而有利于养胃。辣椒性热味辛,归心、脾,有温中散寒、开胃消食的功效,适量食用可以辅助治疗胃寒气滞、脘腹胀痛、呕吐、泻痢等症。
正确做法:健康的人可以经常吃点辣的,胃病患者则要根据自身情况少吃或不吃辣椒。
五、胃不好只吃素食
生活中有些胃不好的人拒绝吃肉,只吃素食。他们认为肉类食物不好消化,吃肉不利于肠胃健康;然而,素食通常缺乏人体必需的蛋白质、脂肪酸等营养素,而胃黏膜的修护和更新都需要足够的优质蛋白质,因此,胃不好只吃素食是不妥的。
正确做法:胃不好的人也应该适当吃一些动物瘦肉、鱼肉、蛋等,并尽量采取炖、蒸等烹饪方式。
六、吃生姜驱寒养胃
中医认为,生姜味辛、性温,入脾、胃、肺经,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的功效。民间有用生姜末水煎治消化不良的偏方,生活中人们也普遍认为生姜可暖胃;但是,生姜是刺激性食物,过量食用会刺激胃酸分泌,引起胃部不适或加重胃病。
正确做法:生姜虽有驱寒暖胃的功效,但不可盲目地吃生姜来养胃。胃寒的人可以适当吃点生姜。
三个问题对胃来说都是伤害性很大的:
1、饮食不规律:早餐来不及吃,或者随便吃点;午餐不能准时吃,经常叫个外卖凑合;晚餐是真的晚,熬到下班到家,饥肠辘辘,于是一顿猛吃。这每一项都是伤胃的。
2、上班太累,下班只想躺平,周末只想补觉,所以运动量严重不足。吃完就瘫着,老年人都知道这样容易不消化。
3、压力大,心情不好。俗话说“思伤脾”,考虑的事情太多,脾胃很受伤。而且压力一大吧,吃饭都不香了。
久而久之,一系列脾胃病就来了:胃痛、腹胀、反酸打嗝、食欲不振、便溏……这是明面上的,还有些隐性伤害,比如乏力、面色差、虚胖、头晕健忘,都是脾胃虚弱导致气血不足而导致的。
本文地址:http://www.jiuyinews.cn/hangye/baojian/2021-10-09/532895.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 上一篇:三伏天养肾水、清心火
- 下一篇:食物缓解焦虑
- 广州军美吴国勇:下颌线清晰与否,简直就是少女和大妈的分界线!2025-03-15 12:17:24
- 疑病症是怎么形成的2025-03-14 14:40:49
- 生理性卵巢囊肿一般持续多久2025-03-14 14:40:33
- 马鲛鱼跟鲅鱼是一种鱼吗2025-03-14 14:39:09
- 口蘑要烤多久日式烤肉2025-03-14 14:38:50
-
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缴费怎么交?2022年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缴费多少钱?
2022-06-13
-
2022年五险一金缴费标准最低是多少?五险一金一个月大概交多少钱?
2022-08-11
-
15个信号暗示你怀孕了
2022-07-04 12:49:27
-
五险一金多少钱?五险一金缴费标准是多少?
2022-07-01 16:03:05
-
2022年社保缴费基数六个档次是什么?每个月扣多少钱
2022-06-30 15:21:11
-
社保个人缴纳多少钱一个月2022?2022年社保个人缴纳比例是多少?
2022-06-23 09:37:45
-
18种常见的皮肤病图片分享 皮肤病对照图症状及名称
2022-07-06 22:50:18